财报 库存造假

之前在个人投资总结里举过一个例子,关于:摊薄成本和盈利计算

“100元的价格买入5手,再以110元的价格买入3手,再以120元的价格卖出3手。此时剩余的5手的成本价怎么计算,出售的3手的盈利怎么计算?会计体系里对于存货的成本计算也有类似的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等计算方法。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视角。”

存货的成本计算,在美国会计体系还保留着部分的“后进先出”的场景,在国内已经禁止“后进先出”的计算方法,但同时还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

之前财报培训的时候,老师有说到,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对利润进行造假。存货就是其中一个可以让造假者应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工具。

简单来说,企业的利润= 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费用

方法:

1. 只要把已售产品的成本拉下来,多出来的部分移入到存货里面,看起来就能增加利润收入。
2. 通常存货会发生跌价,只要少提或者不提跌价准备,也能让利润升高。
3. 更奇幻的方法是,存货消失了。

2020-9-27 LQ发出公告,公司约 5.72 亿元库存货物可能涉及风险。 简单地说,价值几个亿的库存消失了,公司和仓储公司互怼,一个说明明存放了,一个说根本没有存放过。

就象故事会。

怎么看存货,主要的指标是:

  • 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期初+期末存货)* 2
  • 存货周转天数 = 365 / 存货周转率

连续正常经营的企业,不应该出现存货周转天数上的大幅波动,表现为突然飞速周转或者周转不动了。

存货在净资产中的占比,不应太高; 存货和净利润的对比,也不应太高;

在写文章的时候,最新的定期报告是三季报,把从2014年以来的所有三季报拉出来看了一下:

2018年的三季报显示:存数周转天数突然翻倍。

据此公司的解释是: 主要是由于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公司为降低采购成本而适当增加备料,造成库 存增长。

2018年三季度的存货和净利润之比,突然上升到200倍,并持续上升。 2018年的存货在净资产中的占比突然上升,并在次年超过一半。在此情况下,如果存货损失了?…

股市就是故事会。

这个我们也不知道,也不懂化工原材料行业。 公司说它有这么多的存货,负责审计的公司也给出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他们有没有尽职地去抽查公司的存货库存,我们也不知道。

库存出事以后,根据9-28的公告,公司给出的解释是: “由于公司相关人员多次前往瑞丽仓、辉丰仓均无法正常开展货物盘点及抽样检测工作,” 也就是说,自己人都无法正常检查自己的存货,那么审计公司的人员是如何抽查的,我们也不知道。当然也许年报审计期间是可以看到库存的,只是现在不行了。

在此,我没有指向任何一方或者任何公司造假。 作为用户,我们也不知道,也不懂。

上面的数据,所以追溯到2014年的原因是,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只有有足够长的上市时间,才可以大致地判断他的大致轨迹是什么样的,以及什么是常态,什么是非常态。

以前接触风控的时候,有人提到过,如果一个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骗贷,而用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刻意编造出所有的虚假交易流水和数字,因为如果骗贷得手,利益远大于成本。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问题,并没有完美答案。而在实际市场中,受利益驱动,有些企业不是一年两年造假,而是会持续地造假。

只是偶尔看财报的用户在专业做假账的专家面前,能做的其实很少。我们能做的选择是,当数据出现异动时,如果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或者完全接受公司给出的解释,那么最好的策略是。。。

待续写 post status: in progress

tag: 财报 公司 库存



免责声明: 所有内容不针对任何公司,不针对任何个人和第三方,不进行任何推广营销,仅仅是个人思路的整理。所有的内容都有可能经过前后的修改处理,不保证其延续性、一致性、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所有内容都不包含有指向性,不应被视作定性或者定量的表达。所有内容都不具备可操作性上的确认。

权利声明: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