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埋藏小种子

看到一个傅里立叶变换的动态示意图,请小朋友叫过来,让他说说自己的感觉。 他看了一会儿,说,爸爸,像面条机在抽面条。
我说对了,有个叔叔发明了一个公式,就是专门讲形式的转换,怎么样把一个圆圆的面团转啊转,抽出一根根线来。

跟小学生讲傅里叶变换过程不太可能,但不妨碍偷偷地,在他心里的某个小角落藏一点小东西。。。

关于编程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

“孩子今年开学上小学五年级了,现在报课外班学 Tensorflow 还来得及吗?”

然后沐大师皮了一下,回答说确实是有点晚了。

学TF有点夸张,尽早接触编程还是有必要。

小朋友刚接触编程时,有个问题,画出连在一起的10个三角形。在我看来,答案是这样的:

在小朋友处理的时候,是下边这样的。角度和循环处理得很溜的情况下,还考虑了美感。

成人思维线性和僵化,估计到了高中再开始学编程,解这个题也会和左边处理方式是相同的。

当前学校教育如同蝗虫过境,所到之处,学生的创造力都被啃噬殆尽。

所幸现在编程还未被纳入小学课程,所以及早开始,还是有好处。

在大人手里,编程是糊口的工具,在小朋友手里是创造的画笔。

懵懵懂懂看素数

我们也买了套小学奥数题,也不介意被当成摆设,小朋友有兴趣就看一看,没有兴趣放在一边,我们也无所谓。

今天他翻了一页关于素数的判断题,做了以后让我批改。

我一看题目上的数字,开始默默地写个程序来判断。这个操作刷新了小朋友的认知,早知道可以这么偷懒,他也可以写个 for 循环,从2判断到 n-1。

他不服气,在键盘上敲了一个巨大的数字。

我跟他讨论素数判断代码的优化,因为关于乘方、开方等知识他们还没有学习过,所以从眼神看得出来,他听得懵懵懂懂。

懵懂就懵懂吧,毕竟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差不多,看paper、听讲座、听分享,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属于是懵懵懂懂的状态。

跟深交一个朋友差不多,时间和缘份,两者都需要。 获取深刻的认知,需要时间,也需要缘份。

素数判断很有意思,简单的判断代码,小朋友现在就可以手写,优化的判断代码,可以作为进大厂的面试题。

小朋友还问了几个问题,让我原地发了一会儿呆:

  1. 2是偶数,2为什么是素数?
  2. 1为什么不是素数?
  3. 素数在1到100,101到200,201到300…之间的分布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一张直观的图片,来自Wiki,它表明了,任何非素数,都能表示成矩形,而素数不能。

举重若轻看错误

小朋友的寒假数学作业,我们把每一道题发生错误的原因都记录了下来。

有方法不够简单的,习惯性错误,审题错误等等。

在记录下来以后,他用他们四年级刚学过的数学统计知识,按照每一个错误类型进行了分类计数和排序。

找出了首要、次要错误原因,提了下次予以改进的方式。

在错误的面前,我们没有掉头绕着走,装成看不见;也没有批评咆哮和怒吼。

错误,不是用来惩罚犯错的工具。

接受事实,把错误当成一个客观的对象进行分析。这是对待错误的好的态度。


tag: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