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与连续的区别:

跑步的时候,经常遇到好奇又好胜的小朋友,看见有个大叔叔在跑步,也飞奔过来,跑到前面以后气喘吁吁地停下来。

是的,光有跑得快并不够,跑得又快又远才是真正利害的。

但在跑得远的问题上,可能多数人误解了持久与连续的区别。

如果不是进行马拉松竞赛,而只是以提高跑步水平为目标的训练,那么:

同样一个月跑200公里,一种做法:前面半个月每天不间断地跑,后面半个月休息;另一种做法:把200公里相对平均地分配到4周里面;

这两种训练效果并没有大的差异,甚至前者可能更不稳定。

以健身为例,同样是1个月做10,000kg的训练量,前面半个月每天不间断地训练,后面半个月休息; 和 把 10,000 公里相对平均地分配到4周里面; 两者的训练总量相同,效果亦不会大的差异。后面可能会最大幅度帮忙减少运动损伤。

放在工作上:

比如,一周工作70个小时,接近于一段时间以来打工人口诛笔伐的“996”。

我的看法是,我们评估的是一段时间之内总的投入水平,毕竟不努力推动,事情从来不会自己进步。而不是看的“连续投入”的总量。

坐在电脑前面,感觉自己的状态不好,当然应该起来走动一下,或者跟同事聊一聊,看是否可以有思路上的启发;四处走走,散散步更是正常。

回家以后,在洗澡的时候,仍然继续在想的一个问题忽然有了思路,自己是在工作吗?当然是在工作和投入。

聪明的公司绝不会以你连续坐在电脑面前的时间来计酬。一部分反对996的打工人,也已早就发展出了应对的措施,比如中午吃饭时间跟同事在小饭馆里侃大山,吃完晚饭以后坐在电脑前面刷新闻。那是自己在跟自己内卷,在跟自己的时间内耗。

关键是,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别人可能不知道,自己一定知道。

放在运动上,也是如此,原定今天的目标是跑10km,跑到5km的时候,感觉跑不动了,强迫自己毅力一下吗?你完全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视接下来身体的状态再采取对应的方式。

跑步护膝需要一双好鞋

这个想法是错误和可笑的。它就好像说,要编好程序,需要更好的电脑硬件才能做到一样。(但是我们知道,苹果手机确实为了让用户不停地更新换机,做了一些小动作)

所以,这是人基于对自己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而产生的不自信,与消费文化无孔不入地操纵与围猎之下,催生出来的一个虚假认知:

换双好鞋,就算不能让我跑得更快,也能跑得更舒服。

如果以投资为例,投入十元钱,可以得到一点五元的收益,我们肯定不会要一元的收益。现在就有一种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而且付出的成本更少:换一双最普通的平底运动鞋即可。

平底的,没有厚厚大包围脚后跟部位的跑鞋,或者帆布鞋都可以。(插个题外话,在读中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和某地驻守的官兵踢过一场友谊赛。那场比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有两个:战士的脚头真硬;所有的战士,穿的都是绿色的最普通的解放鞋。)

现在解放鞋已经不再流行了,但是从鞋子本身角度来说,它确实不错。

现在的跑鞋,通过以一个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会破等广告,引导消费者购买厚跟的跑鞋,实际上是纵容了不良的行走或者跑步姿势。

在正常行走中,很少有人会通过脚跟先落地或者足跟先受力的方式行走,但是通过厚底跑鞋的包裹,它纵容了这一不太健康的跑步方式,并且通过吸收缓冲的力量,减少了小腿等部位的肌肉受到的刺激,也即减弱了训练的效果。

现在的跑鞋,让鞋子穿上了厚厚的尿布,让商家不停地通过售卖更缓冲的鞋底来赚钱。一双贵的跑鞋甚至可以定价到千元以上。但实际上,用一百元,已经足够可以做出一双合适的跑鞋。

其实适应一下,人生来就可以在清洁的场地上,光脚行走与跑步。

之所以没有尝试过,因为已经不再相信。

当然我并没有否定缓冲跑鞋的作用,也不会拒绝使用,想说的是,正确的跑步打开方式,绝不应该只有一种。

平底鞋,也绝非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才适用,要求腿部肌肉力量特别高的人才可以穿着。慢慢适应,会发现穿平底鞋,是一种更自由的跑步方式。

没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跑步或者运动中,并没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比如说:步频一定要在180,而177就不是最好的。

因为所谓的适合自己,“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静态的常量,而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人需要的是,让自己有一个动态调整区间参数的能力。比如,我可以大部分的时间跑177的步频,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可以随时提到180。这种动态调整自己适应空间的能力是真的能力。

而所有参数动态调整空间的能力,都是通过累积的训练得来的。



tag: 杂谈 跑步 平底跑鞋 训练方法




权利声明: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