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RNA剪接

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也就是把遗传物质转化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环节:
把基因中无效的内含子去除,也就是RNA剪接。

RNA剪接的机理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相对确定的是:这个剪接的过程出错的后果(剪切掉了正确的,保留了无效的),造成了多种遗传性疾病,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脊髓性肌肉萎缩、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据估计人体35%的遗传病就来自于RNA剪接过程的异常。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的过程中,所有真核生物为什么要进化出这样一套系统,而且关键还不能控制剪切的过程中的完全的准确性。

遗传病的代际传播,造成了代际的痛苦与困扰。但是与此同时,通过这种非百分百精确的剪切,也形成了蛋白质功能与生物体演进的多样性。比如,通过质谱鉴定的人类蛋白质数目比人类编码基因多5~10倍。

也就是说,如果蛋白质的组装过程是完全准确无误的,生物体的性状就完全稳定,也就同时失去了演化的可能性。

当剪接的过程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时,我们称这一剪接为“异常”。
当剪接的过程使得更好适应环境的新的性状出现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进化”。

我们站在人类自身价值的角度来评价的时候,同一个过程,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但是站在整个生命的演化过程的角度来看,演化的过程本身带有“价值判断”或者说“目的”吗? 也就是说,演化过程如果是一个有目的论的,它需要自我评价与判断,发生疾病是不好的吗?生命体必须要进化吗?必须要越来越高级吗?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除了让基因能够尽可能地传递下去,演化本身可能并不含有其它的任何特殊的目的或者意义。甚至于进化本身也不是。

生命的机制可能就是,尽可能地让基于基因的表达的多样性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不适宜环境的个体的基因会消失,更适宜的会有更多的机会繁衍。这个过程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论存在,就是一个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

我们看机器学习中的Reinforcement Learning,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当一个agent作出任何一个行为以后,必须要给予一个“奖励”或者“惩罚”的判断,学习才能够得以进行。

生物体的演化,则比这个过程要漫长得多,奖励或者惩罚的回馈也不是立即进行,甚至是不存在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的意义是古时候用于祭祀的用稻草扎成的草狗,当祭祀完成以后,刍狗也就没有用了,被丢弃或者烧掉了。

以个人理解,天地对于万物并不是有感情的,对于生物演化的过程并不做任何的判断,这个剪接是对的,这个是错的。

但是我们人类,对于妇孺老幼是爱护的,对于先天残疾者是同情的,所以孔子是说仁,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tag: 生物 RNA剪接